跳到主要内容

茅于轼,交换产生财富?

2006/7/17 12:45:33

今天看到茅先生的“经济自由主义背后的不自由”,纯粹是一屁股决定脑袋的垃圾文章。当然,茅先生和家里人有点交往,就不想逐一批驳,完全把茅先生的文章拔光就太不给茅先生面子了。这里只是就茅先生“交换产生财富”的高论举一个例子来讨论一下。

交换究竟是否产生财富,各种理论有不同的说法,我们没必要把那各种屁股塞到自己的脑袋里,只要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就可以看清楚:甲乙两人,甲有10万元,乙有一万股股票,两者按股票9元的价格交换,中间需各负担0.5%的交换费用。交易前甲乙双方的财富总量可以表述成10万元+一万股股票,交换后甲乙双方的财富总量可以表述成9.91万元+一万股股票,其中甲的财富总量从10万元变成9550元+一万股股票,乙方相应从一万股股票变成89550元。

显然,那少的900元被当成交换成本收走了。如果把交换成本也算在财富总量上,那么可以在这样一个模式中,交换者总货币量+交换者股票量+交换成本就是一个不变量,更好的形式可以表示成:(交换者货币量+交换成本)+交换者股票量,可以看出,(交换者货币量+交换成本)也是一个不变量,但每一次的交易都必然使得交换者货币量减少,而交换成本将累积增加,最终必然使得交换者货币量为零而令交换不可以进行下去。显然,这个模型可以推广到无数个交换者的情况,其中总交换者货币量恒定的情况下,最终都会使得交换终止。

要解决交换终止,最简单就是让交换成本重新以交换者货币量形式回到交换中来,在现实中可以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等形式来对冲交换成本的沉淀。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假设一个没有交换成本沉淀的交换过程,则在这个股票交换的例子中,所有交换后的财富总量都可以表述成:交换者货币量+交换者股票量,而且无论交换者货币量,还是交换者股票量在每次交换后都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交换并没有引起财富的增加。

当然,我们可以引进一个新的财富定义,把虚拟财富也增加进来,相应的财富公式就是:财富总量=交换者货币量+交换者股票量*股票价格。显然,在这样一个公式下,财富总量完全取决于股票的价格,但其中的交换者货币量在每次交换后依然是不变的(在上面假设没有交换成本沉淀的意义下)。在这样的公式下,由于股票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可以上涨也可以下跌,我们可以说某次交换后财富增加了,相应的也存在这样的交换使得财富减少了,因此有关“交换产生财富”的论断在这里也是不存在的。

其实,从这个公式我们顺便可以引申出现代资本主义信用交易的秘密。如果我们在现实中引进这样一种机制,让“交换者股票量*股票价格”兑换成现实的“交换者货币量”,而这种兑换不是交换中完成的,而是交换外的一种机制,相应的显然就是交换者货币量的增加。这种虚拟化现实的把戏就是所有现代资本主义信用交易中仿佛有财富增加的秘密所在,这种财富,不妨称为自渎的财富,YY的财富也可以。

当然,由于现实中就存在使得这种自渎的财富现实化的机制,因此,对于每个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但其中蕴涵的风险,对于个人来说,问问那些在熊市里透资的人就明白,对于国家的风险,在充分累积后,如果货币的贬值都不能化解,那就只能让泡沫破裂了。现代资本主义虚拟财富的现实化,不过是一场YY的游戏,但站在国家层面,这却是富国压榨穷国的一种最强力武器,其中的机制,有空再说。至于对茅先生,一大把年龄还这么操心,也怪不容易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